2018-3-28 13:20:14 次 分類:技術博客
今天我們來說一說,前端領域里,最核心的語言之一,如果沒有它就沒有現代的網頁的繁榮,其實再講我們js大法的時候就已經提到了它,它就是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一個語言-HTML。
按照我們的老習慣,從它的誕生的之前開始講起,1991年,Tim Berners-Lee編寫了一份叫做“HTML標簽”的文檔,里面包含了大約20個用來標記網頁的HTML標簽。他直接借用SGML的標記格式,也就是后來我們看到的HTML標記的格式,HTML在誕生之初,其目的想法非常簡單。當時Tim Berners-Lee將他設計的初級瀏覽和編輯系統在網上合二為一,他創建了一種快速小型超文本語言來為他的想法服務。他設計了數十種乃至數百種未來使用的超文本格式,并想象智能客戶代理通過服務器在網上進行輕松談判并翻譯文件。它同Macintosh的Claris XTND系統極為相似,不同的是它可以在任何平臺和瀏覽器上運行,Berners-Lee設計的語言太過簡易。它是以文本格式為基礎,所以可以用任何編輯器和文字處理器來為網絡創建或轉換文本。并且它僅有不多的幾個標簽(TAG)───任何人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就能掌握HTML。網絡從此迅猛發展,人人都開始在網上發布信息,那時候如同發現新大陸,之前再終端上瀏覽信息大家已經被虐待的要死要活,現在好不容易除了一個具有可視化的頁面,必然愛到不能自己!
那時候能處理HTML的瀏覽器備受恩寵,嘗到甜頭之后,必然更加追求體驗,而且當時互聯網上圖象增加的趨勢,但很快人們就開始琢磨在網上放置圖象和圖標,隨之而來的就是<img/>標簽的誕生。當然HTML繼續發展,不斷產生新型、功能強大且生動有趣的標簽形式。我們有了<background>(背景),<frame>(框架),<font>(字體)和<blink>(閃爍效果)這樣的標簽。微軟致力于網上游戲領域,他們設計了<marquee>,<iframe>和<bgsound>(背景聲效)標簽,力圖在HTML標準中爭取到一席之地。標簽在各地層出不窮,但是并不是所有瀏覽器都能支持這些標簽,于是希望和平的,帶著圣母光輝的W3C,站了出來主持大局,確定了HTML的規范。1997年HTML3.2為W3C推薦標準,1997年12月18日HTML4.0稱為W3C推薦標準,到了2014年10月28日,HTML5成為了W3C推薦標準。
現在我要來說一下HTML5了,因為它的出現,同時給前端領域里帶來了重大的變革,音頻,視頻的出現讓web領域變得多姿多彩,離線緩存讓網頁向這app買進了一小步。
現在大家在網頁里就可以看視頻聽音樂,就是得益于H5,而且在游戲領域H5也大放異彩,現在我來普及一下使用H5的幾大理由,易用性:倆個原因使得使用HTML5創建網站更加簡單:語義上及其ARIA。新的HTML標簽像<header>,?<footer>,<nav>,<section>,<aside>等等。視頻音頻:忘了flash和其它第三方應用吧,讓你的視頻和音頻通過HTML5標簽<video>和<audio>來訪問資源。
Doctype:沒錯,就是doctype,沒有更多內容了。是不是非常簡答?不需要拷貝粘貼一堆無法理解的代碼,也沒有多余的head標簽。最大的好消息在于,除了簡單,它能在每一個瀏覽器中正常工作即使是名聲狼藉的IE6。更清晰的代碼,更聰明的存儲(localstorage,sessionstorage),更好的互動性,對于游戲開發的支持,移動端支持,跨瀏覽器的支持。等等眾多好處,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拒絕它呢。 普通話說不好沒關系,英語不會說就ok,但是身為未來逼格爆表的coder我想說的是HTML我們一定要會,不然你就out了。